怎么识别清代真假银币?

尹春日尹春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末,由于币制的不统一,清政府特许各省自铸银(铜)币,中央造币厂亦改名为北洋造币厂,但这样一来却使中国的币制更加混乱。

清袁世凯像银币存世有数枚“试铸样币”和极少量的“少量铸造进入流通”,均极其珍罕。袁世凯出于称帝野心,下令将他自己的头像代替龙图印在币面上,称之为“袁大头”,从此结束了中国币面有龙的历史。

清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反龙”,与吉林“癸卯”七钱二分银币、“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合称清代银币“三大珍品”。1911年铸造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反龙)试铸样币为黄铜铸造,未发行流通,存世屈指可数,极为珍贵,被国内外钱币界誉为“中国近代机制币十大珍”之一。近年来银币市场的走俏,使得清末银币中的珍稀品有更强的增值潜力,成为古银币中的“黄金”。

清末银币的真伪鉴定有一套通用的原则和方法。由于清代各省银币在铸造时没有统一的规范,清末银币真品之间的微观特征差异很大。因此要掌握清末各省银币的真伪鉴定技术,需要长期实践和摸索,其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常因人而异。

清末银币的真伪鉴别主要通过直观和一些辅助手段进行。

直观鉴别是通过与标准样币进行对照,凭眼力去识别真伪。在直观鉴定过程中首先应注意银币的版别,清末地方银币种类繁多,同一类银币常常又有不同的铸造地、铸造年份等。鉴定一枚银币的真伪时首先应判明此银币是哪个铸造厂的、哪个年份铸造的,其文字和图案的特征是什么,“该币应是什么样”。如鉴定一枚1911年安徽壹圆银币的真伪时,应弄清发行此币的安徽官造币分厂位于安庆市,1911年铸造了袁世凯头像安徽壹圆银币。该币分两种铸字方式:一是中心直边齿,二是中心圆边齿。币的正面为袁世凯头像,头像后有发辫,银币背面的“1·0”字体较小,珠圈较粗,五角星与五角星之间无边齿隔开。掌握了“该币应是什么样”,为下一段的真伪鉴别确立了标准。

在掌握该银币的有关特征后,可分币的正面和背面与标准样币进行对照比较。真伪银币在版模、工艺、用料上的差异会反映在伪币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一、机铸伪币的中心圆点比真币小,圆圈内铸的颗粒杂质比真币多。

二、伪币的银质、砂眼的大小和分布与真币也有所差异,这些微观特征上的差异只要对照仔细,不难发现。

三、模差伪币的形状常较真币偏小,颗粒较粗,字口浅,打制不太整齐,图案细节粗糙。如袁世凯头像辫发不够清晰,英文“C”字上端不够圆,五角星不够光。采用翻铸法仿制的伪币更为粗糙,更易鉴别。

四、机制法和翻铸法伪币的金属成分与真币也有较大的差异。清末银币的材质一般为89%的银,11%的铜,表面呈青白色,有自然的包浆。伪币则为97%~98%的银,12%~13%的铜(也有掺有铅者),表面呈水银白色,无包浆,易起灰。银质较差的伪币也易氧化、生绿锈。在鉴定中应仔细观察币面颜色、光泽、包浆、绿锈的有无情况,对鉴定真伪很有帮助。有的银币真品因保存时间太长导致文字、图案模糊,也应与其他真品仔细对照比较,并注意包浆、绿锈的自然程度来区别真伪。

以上仅是机铸和模差伪币在与真币对照时的几种表现,实践表明,在鉴定过程中的具体银币可能还显示出其它一些差异。清末银币的真伪鉴定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问,需要长期实践和积累,也与鉴定者本人在古银币上的造诣有关。

清末银币真伪鉴定可使用的一些辅助手段有:

1、在鉴定难以判定真伪的银币时,可借用一顶十倍左右放大镜等一些常用的鉴别工具仔细观察或用高能量的照明光源进行照明。

2、由于清末银币成色鉴别有一定难度(一般不易用传统银楼的“火试”法来测试),可借用现代精密测试仪器——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光谱仪器以及微量滴定分析法准确测试金属中银、铜和铅等杂质的含量,对某些真伪鉴定结论难以确定的情况非常有用。

3、在鉴定一些品相极差、包浆和绿锈严重、文字图案模糊的银币时,也常常借助一些微量清洗处理技术来清洗掉一些附着在银币表面的污垢、铜锈或绿锈后进行鉴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