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是谁的书法作品?
华中敌后最大的新闻宣传中心一一新华日报在皖东的来安县三界镇落脚后,由华中局宣传部部长钱俊瑞担任报社社长。当时,钱俊瑞、吴克坚在三界镇北面杨家山南面的山上,找到一口泉水,在山旁的田埂上,就着从山里打来的“山油”洗头、洗脸。那时,吴克坚虽然只有三十来岁,但是从事革命活动已二十多年,头发全都白了,每天洗头时都漂白一大汪水。
有一天早上,吴克坚洗完头,用瓢子舀瓢泉水往头上冲,忽然他惊叫起来:“哎哟,不好了,泉水白了!”吴克坚的这一叫喊,把一起洗头的李少南、丁克祥等的人都吓着了。“水白了?”大家跑过来一看,果然是清亮亮的泉水白了!不会是出了什么问题吧?大家一想,不会是山下有人投毒了?要是有人投了毒,那我们住在山上的,还不是活活被毒死了!大家一着急,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吴克坚说,你们别急,我来试试。他舀了瓢清水往手上一倒,泉水到手上,手并没有什么问题,再往眼睛上一擦,眼睛也没有问题。吴克坚说,你们放心了,这水没有问题,这白水肯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又一想,是了,这肯定是碱水、咸水,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过来了,因为这杨家山是皖东山区,而皖东的山区里很多地名叫“海子山”“草子湖”“瓦子圩”等等,是典型的盐碱地地貌,这眼泉水大概就是流进了盐碱滩,所以泉水碱性很大、很咸,就像苏北里下河的湖荡、洼地一样,“海子山”上的这口泉水含盐碱就相当于这里的“淮扬塘”。事情弄明白了,大家就放心了。
因为泉水既咸又苦,烧的水喝了会拉肚子,所以报社的同志都叫它“苦水泉”。吴克坚他们洗完头,就到山前面的田间小道散步。这天早晨,当他们散步回来的时候,看见泉水边围了一圈的人。吴克坚一打听,原来是“苦水泉”里冒出了三股子清泉,在“苦水”里漫流着,十分好看。大家议论开了,是哪里来的好水?有人说,一定是老天爷给吴部长洗头来的!吴克坚听了也不反驳,他对大家说,这说明泉水里的盐碱还是有度的,这三股水冲到‘苦水泉’里,把碱性冲淡了,这水就不苦也不碱了。吴克坚说,这里的山好水好,我们就在这里办新华日报,你们说好不好?大家说,好,这可真是太巧了。吴克坚接着说,泉水来之不易,我们还得要好好用,你们看这三股水多像是一弯的新月,我就给这眼泉起个名字叫月亮泉,行不行?大家都说,好,这个名字好。吴部长取下的名字我们用!就这样,月亮泉就在杨家山脚留下了。
吴克坚等人的办公房子就住在月亮泉的南面,他们白天在这里办公。吴克坚白天在报社工作的同时,还兼任过华中抗敌协会书记和《抗战文艺》的主编。那时,报社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召开联欢会之类,有时也排练一些节目到各支队去演出,有时请一些干部来做报告。吴克坚在报社经常是上午开完会,下午排练节目。有一天,吴克坚吃完晚饭,在“月亮泉”前散步时,他一边喝茶水,一边琢磨工作中的事情,心想,这天这么黑,水这么大,得好好写一下才行。于是他就提了笔,在月亮泉畔写了“水月镜像”四个大字,字的右下角署了名字,然后就睡了。
第二天早餐后,吴克坚他们来到“月亮泉”边洗脸,看见泉边空地上有四个一尺见方的大字,字迹遒劲挺拔,笔触刚柔并济,真可称得上是“力透纸背”“笔走龙蛇”,大家一看,字的右下角写着吴克坚的名字,吴克坚一看,这是自己昨晚散步时题的字,只是没有想到在这潮湿的石岩上面居然渗透出字来。大家对吴部长真是敬佩不已,纷纷称赞吴部长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