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什么是大篆?
关于商周篆书,古无专名,或谓即殷篆、周篆;汉晋以来始有别称,谓之“籀文”者,因相传周宣王太史籀著《文字》一书(已佚),其书分大小二体,此所谓籀文当指小篆而言;又谓即大篆者,因其较夏篆为文增势而字亦略繁也。自汉唐以来,治六书学者多以为大篆(或小篆)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故称为“籀文”“大篆”。 清代的学者从文字学角度出发对“大篆”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与界定:
1.西周金文——以钟鼎为主的青铜器铭文,西周早期至春秋中晚期,多用于记载贵族们的祭祀、征伐、赏赐等行为及姓氏、族氏名称,在书法史上地位极高,是“篆书之祖”。(一般认为,大篆指的就是西周金文。)
2.石鼓文——西周后期至秦统一前所刻的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因文字刻之于鼓状石雕上而得名。石鼓共十片,每片高约一米,直径近半米,各面各有十四行文字,内容多为记述当时国君游猎之事。此书结体整齐,笔画方折,字体略呈长方,疏密均匀,有浓重的籀籀气息,被公认为“石刻之祖”。
3.战国文字——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异体众多,流传至今的文字资料主要是铜器铭文和简帛文字,由于时代久远,且文献资料较少,难以将其统一归纳为大篆体系内的一种字体,这里不再赘述。
4.秦隶——秦代通行隶书,隶书兴起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初期,是楷书的前身之一。秦隶又称“秦官隶”,是秦代官府所用的隶书,其字形多取法于秦国文字。 综上可知,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篆主要指的是上文中的第二种,也就是西周金文。至于第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我们称之为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