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书法排名第几?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自商代甲骨文开始,历经秦篆汉隶、魏晋风流,以及唐代楷书、宋元行草,各体书风异彩纷呈,各领风骚数百年以至千年以上。 至元代,赵孟頫始提出“楷法极则”的论断(见《赵氏伯仲叔三公仙逝碑》)。此论一出,影响深远。明清诸家纷纷追随效仿,楷书的地位日盛一日,成为正统书体,其他书体逐渐退居次要地位。时至今日,这一状况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以致出现楷书为“俗书”“江湖书”“匠人之书”的现象,而隶书、章草等其它书体,更是无人问津,几乎濒临灭绝。这不能不叫人感到惋惜和担忧!
一、历史地位 楷书即正楷、真书、正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及隋朝,直至唐宋至今。它讲究字形方正、笔画平直、结构谨严、字体匀称。是字体中最容易学习的一种。在书法史上,它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也远远高于其他书体,因此成为历代学习书法者必学书体之一。
二、现状分析 一提起学习书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练习楷书。的确,楷书的实用性最强,最易学习和掌握。但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使得楷书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其功利性和狭隘性使楷书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灵性可言了。很多初学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机械性地模仿字帖,最终只能得到形似而非神似的效果。更有甚者,以追求形似为目的,一味模仿古人笔法,墨迹,结果不但写不出自己的风格,甚至连最起码的法度也丧失了。这些现象之所以会存在,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 从客观上说,我们现在的学校里还没有书法专业,大多数老师都是半路出家,对书法理论研究不够深刻,对学生又缺乏耐心指导,往往只是把写字当成一个技能来训练学生……而从主观上看,一些初学书法的人,受功利心的驱使,一味地模仿古人,而没有认识到要写出个性就必须突破古人的藩篱,没有意识到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艰苦钻研的艺术,他们只求速成,急功近利的心态严重阻碍了他们学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