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书法真迹有吗?
唐代的诗人大多以写诗为主,兼善草、行、楷等书体者为数不少。如李白虽“少任侠,不事产业”,但早年即“好剑术,居江湖间,时时射猎”,《草书歌》中“十五学剑术”“三十成君侯”的诗句可见其剑术造诣;又因喜爱张旭、陆羽的书法,自称“余落笔天地间,万事浩乎惊尘烟”(《答湖州迦叶司马问诗》),故亦精于草书。杜甫在诗中称赞说:“李白才欲压文皇,尔来百年犹九天;英雄虽有降志辱,君子道消身义捐”(《醉时歌》),其自言"别后忆君君不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足见二人友谊之深挚。而杜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对后世影响极大,所以杜甫被后人誉为“集古今之大全者”(元好问语)。
李商隐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之一,一生仕宦不甚得意,仕途坎坷,虽曾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而其夫人却为牛党人物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之妹(一说为侄女),因此他遭人猜忌,备受排挤,终生不得施展其抱负。由于长期的政治斗争和生活的贫困,使得李商隐的思想趋于复杂化,性格也较为孤僻。他的诗以《锦瑟》最为难解。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意图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此诗是悼念亡妻之作,有人认为是自伤怀才不遇及悼亡之作等等。其实这首《无题》与其说是抒写恋情或悼念亡妻的诗作,不如说是抒发作者自己政治遭遇的感慨,以及对自己一生所作诗歌的总结。
不过虽然《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的内容可能主要是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但是李商隐作为晚唐诗人的代表,其诗词中也往往渗透着浓厚的道家思想,这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时代倾向所致。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到《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再到后来《锦瑟》、《重过圣女祠》诸篇,都充满了这种玄思和感伤的情绪,而且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其中也不乏表现这些情绪的优秀作品。像《碧城三首》中的第二首就是一首很好的七律佳构,诗人在描写了碧城仙姝们与人间相往来时的种种幻象之后,由物及人地写出了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天孙旧是银河别,何必江头更苦吟!"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三首诗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两句著名的传情名作来了。
至于所谓《燕台四首》、《河内思旧赋》之类的作品,都是借古喻今,托意幽远,寄托了自己对于世道的感慨,并流露出一种人生无常之感。尤其是其中的第四首《北齐二首》,更是直接指出了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佛教迷信的传播: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腿横鸾枕,何似千金夜光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