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研究谁的书法?
东晋时,书道盛行,出现了以书取仕的风气,因此上自公卿下至士庶无不爱书学经史。据《书品》所载,东晋时已有九人上品、八人中品和九人下品的评语,可见当时书家林立、各擅其胜的盛状。 然而,王羲之一生都在不断进取,力求超越前人,达到更高的境界。他的书法是融汇了前代诸家的优点而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对自己的书法非常自信,曾对自己的儿子王献之说“吾书比之钟张,当钟张硬俗耳”;也曾对弟子赵文渊说“汝得吾皮”(指笔法),又对王徽之说“吾字中,皆有意境”等,从中可知他是从比较中认识自我,又从不断的探索中不断完善自我的书法家。 王羲之作为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在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公认的,至今我们仍可以见到他流传下来的很多书法真迹,如《兰亭集序》、《黄庭经》、《乐毅论》等等,其中尤以《兰亭集序》为最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欣赏。 那么王羲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呢?
首先,要归功于他的天赋条件。 王羲之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环境十分宽松的家庭里,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喜爱文学书画,尤其是书法,更是表现出超人的天分,“幼讷于言,人未之奇”(《晋书·王羲之传》)。长大后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才华来,他十七岁时跟从卫夫人学习书法。所谓“卫夫人”名铄,河东人氏,乃东晋有名的女书法家。相传她曾师从钟繇,并尽得钟法之妙。她善楷书,笔势秀丽,而且传授学生也很有一套方法,据说她还曾经将传授书法的方法编成了口诀教给学生,所以她的门下人才济济,其中就有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和王廙。由此可见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之高,不然也不能成为卫夫人的得意弟子。不过后人认为他在楷书方面的成就是得益于父亲、伯父及叔叔等人的教诲,在隶书方面则得益于叔父王廙的指导。 他还善于观察别人写字,看到别人写得好的就虚心求教,甚至不惜花费很长时间去练习别人的字。有一次在游览山阴城的鹅池时见一群白鹅游水嬉戏,他便命人捉了一只来,用纸墨写起字来,结果那鹅似乎懂得人意,居然就在纸上行走起来,这使他大受启发,于是他就用鹅的爪迹来模仿着作了一首四言诗——《如常格鸭》。这件事被后来的文学家郭璞知道了,还特地为他写了注释,可见当时人们是如何推许此事的了。
其次,与他的刻苦用功也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练好书法,他不仅潜心钻研,而且还常常通过对比来进行自我训练。比如他对钟繇的书法就非常热爱和研究。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宗师百人”的一代宗师,有五体书之称。在王羲之之前,钟繇就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书圣了。但是钟繇的作品大多已经失传,现在能见到的只有他的几幅画像,以及一些刻石拓本,还有《贺捷表》、《宣示表》、《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等一些作品残存于世。在这些作品中,以《宣示表》最为有名。 为了练就一手好字,王羲之还曾经不远万里地拜访了当时的书法名家卫铄(即卫夫人)。卫铄出身于河东卫氏,她的祖父卫瓘曾官拜司徒,父亲卫恒也做过散骑常侍。因她自幼聪颖过人,且性情温和,所以深得家人喜爱。后来跟随老师钟繇学了十多年的书法后,开始教授他人书法技巧。她是魏晋之际的一位杰出的女书法家,在当时就有“笔阵指挥”之美誉。她一生教学严谨,桃李满天下。 还与他对书法的独特见解有关。 他曾说:“夫纸者心使也,墨者手谋也;笔者贤巧之仆也,心不尽乎术,不可妄呼而使谋;手不遂乎笔,不能以功成”(引自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一《书赋述》)。这就是说用笔之法在于心,用心才能悟出其中的奥妙之处,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书法作品来。 这些因素都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