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棉是什么物质?
“棉”是行业术语,指翡翠中颗粒间、晶间或包裹体周围的白色矿物,其形状如絮状、云雾状等。 肉眼在正常光线下,可直观观察到。在显微镜下观察,则呈点状、片状、带状及网纹状等。 “棉”的形态千姿百态,有块状的、有条状的、有丝状的以及团簇状的等等。 在翡翠原石或成品玉器上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棉”。 例如,在翡翠原石表面的皮壳上,分布着很多细小的“棉”,微透明至不透明,颜色为白、灰白及浅黄色等。这些“棉”是由风化作用所形成的。部分“棉”中还可见到褐铁矿浸染,使“棉”的色彩更为丰富。 再如在翡翠原石的表面及内部的晶间或裂纹两边,往往可见到条状、网格状排列的“棉”。这些“棉”的颜色一般为灰白色,亦称“石花”。它是由溶液渗入晶体缝隙过程中,未能均匀扩散而形成的。某些“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这可能与成岩期后构造运动有关。 有些“棉”呈悬浮状漂浮在玻璃种表面,数量少而且颜色淡,这类“棉”对品质影响不大;但有的则可能较多较集中,颜色也可能更深一些,称为“脏棉”。“脏棉”的存在,会使翡翠的品质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棉”不是瑕疵而是特点,对于高品质、高价值的翡翠而言,适当数量的“棉”不仅无关紧要,甚至还有一定的美感。但是,过多的“棉”就令人觉得杂乱无章了。“棉”多或少要取决于它的分布和形态。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由于接触和了解不多,往往认为翡翠的“棉”越多越差。其实,优质翡翠的“棉”并非越少越好。因为过多的“棉”会导致翡翠失去灵气,太少的“棉”又会导致翡翠不够真实,缺乏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