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有哪些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8-1953年)发行的人民币,共印制了12种面额62种版型的钞票,其中1元券和50元券各两种,1角券12种,5角券和1元券各三种,2角券四种,5角券一种,此外还有票面图案相同但颜色不同的荧光纸币,以及错票、试批票等,总计约5.7亿张。
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1953年12月停用,流通时间不到五年,但它却见证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了稳定物价、发展经济,必须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同时,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新中国财政极度困难,而当时生产建设用银量又很大,国家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替代方案,于是,在1950年至1953年间,我国曾先后委托苏联代制苏式铝箔纸钞票作为临时通货使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量对外发行纸币。 这些钞票上印制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或“中華民國三十九年”字样,由于我国古代一直使用农历计时,这种纪年法被保留到了民国时期,因此这“民国某某年”的记载与公历明显不符。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纸币上的面值均以“圆”为单位,且不分辅币,这与当今的钞票有着明显区别。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的铸币单位是中圆,辅币是铜板,所以纸币上的面值单位就沿用了这两个名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纸币不注明发行数量,也不编号,只有大中小三种字号,故又有“号纸”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