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泥金佛像价值几何?

皮仁青皮仁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太大,我答不了。 简单说说工艺吧,这样你心里有个数。 泥金是个广义的概念,指用金属箔敷贴在纸、帛或织物上制成的装订材料;用泥金制作的佛像,是彩塑的一个分支。 这种工艺早在东汉时就已出现,《后汉书》记载,当时的寺院要用“铅锡白缕之”的装饰品,来装裱佛经。这里的铅锡就是用来造金的原料之一。

而真正广泛使用泥金工艺,应该是从五代十国开始。当时佛教盛行,各藩镇为彰显对佛国的敬仰,在绘制本尊神像时,喜欢用手划出一圈圈花纹,再把金银粉均匀的撒在上面,进行装饰。这种做法在当时非常流行,据《唐会要》载,唐代宗时,各地进贡的佛像都是“妆饰金碧”,宋代也是如此,《宋史》载:“其(佛像)背光浮图皆涂金。”

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木工雕刻技术成熟,大量精品檀香木供奉佛像的出现,使泥金工艺有些落伍,被越来越多的斥为“工拙不相称”的工艺,逐渐被淘汰。但到了清代,由于满族人崇尚骑射,不事文教,使得佛教在清宫内格外兴盛,并重新启用了泥金这项工艺。根据清宫旧藏《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朝时,曾经先后四次制作漆金(泥金)佛像和经函,可见其对这一工艺的推崇。 至于您问的“价值几何”,真不好说。首先这得看年代,如果是在明代中期前制作的,且保存完整的话,那绝对价值连城;如果是清代中期以后制作的,那就没什么价值了。其次还要看工艺水平,如果是宫廷内的工匠制作的,那么虽然年代不太可能很久远,但质量应该不错,价值也能得到保证;但如果是由民间工匠制作的,那就难说了……最后还得看缘分,如果真的有缘,哪怕只是一盏灯而已,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果无缘,就算是一尊价格不菲的铜铸佛像,你也只能对着它兴叹:有钱,没地方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