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清代与民国铜印章?
在区分这两个时期的印章之前,先来说说这两个时期篆刻艺术的流派。 清王朝建立之初,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其中一项就是提倡使用满文,禁止汉文。由于传统的汉文化受到了政府的打压,因此很多书艺精湛的文人墨客纷纷改行学习满文或者西洋文。而这一政策也直接导致汉文字印学的没落和满文印学的兴起。同时随着康熙、雍正两位帝王对书画的鉴赏力以及乾隆帝对于文人画的推崇,使文人画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这也为后期篆刻艺术流派的产生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到了晚清时期,随着封建统治的摇摇欲坠和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中国传统的文人和书法开始走向了末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倡导的“尊宋”和以谭嗣同为代表所倡导的“尊清”,虽然都为传统文人书画的正统地位做出了抗争,但并未挽救其衰退之势。反而以齐白石、黄宾虹等为代表的新文人画开启了另一个潮流。他们承袭了传统的金石趣味,但去掉了其中的碑版味和刀斧痕迹,追求自然的天成和随意。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也直接影响了后期的篆刻艺术。
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一直受到苏联的影响,文化艺术方面也主要是以苏式样板为主。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文化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篆刻艺术随之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的篆刻艺术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到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二是受篆刻大家赵朴初先生个人风格的影响。赵朴初先生本身是新中国第一个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他在书法界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而在他的篆刻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作为新文人画代表的一种求变的进取心,以及在章法上受到当代草书的渗透而呈现出的散淡简远的味道。这些特点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来者的创作。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清康熙、雍正年间的官窑瓷片以及乾隆皇帝的雕漆器、竹木牙角器等,其纹饰或图案中往往带有印记,这些印记大多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而清末民初的一些器物上的印记则更有意思,有“宫闺所用之物均记录其造作年月日并以金镂字样明文于上以示区别”“宫中所有陈设用器并御用品……俱镌有‘紫禁城’三字以防假冒”“大雅轩” “福”“寿”“喜”字等民间常用的吉祥字词经常出现在这类印记中,颇具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