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茶盒用什么木头好?
20年初,一位玩老茶的朋友拿到一个盒子,询问是不是老盒子,我说从图片上看不大出年代信息但要判断材质还是很容易的,他接着说这是一件瓷器,上面绘着山水风景,是喝茶时置放玉露茶的,我接着看了一眼图片,盒子外面是深褐色漆,图纹是褐红彩,在灯光下,略泛绿光,盖子应该是后配的,因为盖面及盖缘的图案,都是彩釉,我问他,这个盒子是不是什么茶专门使用的,他说他也不清楚,是从前人家喝茶时的。
那么,我们从上面的叙述中至少知道了20年初的时候,还有人在用这种盒子的,那么从时间上说,这个盒子该是民国时期的,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如果是真正的老盒的话,该用什么样的材料做才适宜呢?
实际上,在30年代的时候,真正合格的茶席用具,是绝对不容半点马虎的,因为中国茶人饮茶,讲究的是“清心寡欲”,所谓心必净、如水也,那么,和茶汤直接接触的器皿,一定不能是铅铬超标,一定不能有有害物质溶解出,否则一旦为茶水所渗,就会毁了这杯茶,也会赔上了自己的健康。
那么,当时茶人们多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做这些器具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老茶人30年代时使用的茶则、茶盘和茶匙等茶具的原料,极为讲究,多为上等的黄杨木、乌木和花梨木,也有少数紫檀木和桃仁木的,且造型大多简洁凝重,线条流畅。而明代归希尹所著的《饮琼》一书,对各种酒器、茶具的材料和造型都有描述,其中谈到茶则时说:“茶则,烧汤以投之”,可知早在14世纪的明朝,茶人就已经使用茶则了。
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个时期的茶具,多为木制,除了因为其天然的色泽和纹理而被人喜爱之外,还因为木质的茶具不彰不显,使用时不会显露行藏,尤其适合在品茗时运用,而木之性情,与茶人之性情颇为相似,所以,使用这样的茶具,才会使得品茗人的“品位”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