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镍币为什么强磁不吸?
民国时期铸行的镍币有两种,即开国纪元壹圆、贰圆两种。当时制币厂采用了不同的镍的成分,所以,对不同成分的镍币,要用不同的方法来鉴别。
中国近代历史上,曾有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废银币、铸镍币”的争辩。当时的理由和结果却截然相反。原因是当时的英国和美国掌握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镍矿拥有权。所以,中国要想获得镍矿储备,就只有依附于英美。这是附凤攀鳞,仰人鼻息啊!而且,外国还会以此为工具,要求中国政府在更多的口岸开通对等特权。在当时的世界经济环境中,根本不可能做到“废银币、铸镍币”。相反,中国的冶炼工业还没有普及化,就连制造铜钱都时常不够使用;再者便是当时的交通和运输都不便,从矿石开采到转运再到钱厂熔炼,那耗时不知要多少时日啊!所以,中国当时的国情,只能保留银本位制,铸行人民币,发展白银和铜钱并行的本位币。
而当时铸造的镍币,数量并不多,所占比重很小。所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地理、交通和历史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中国的镍币制并没有存在的社会基础。尤其是美国铸造的镍币,掺有铜质的成分,质次价昂。假如人们把这种镍币当成珍贵的藏品,甚至用来赌博,那是对历史的嘲弄和耻辱啊!
所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政府不可能铸行美国式的镍币。但是,当时的外宾来华观光,或政府首脑出访外国,往往馈赠丰厚的礼物,像精美的手镯、铂金耳环、钻石戒指或者镍币。这对于中国的商人或者明眼人而言,无异于获得一笔意外之财,可是,当时的一些中国官吏却两眼昏花,看不清形势,面对馈赠的礼物,不懂得知足珍惜,反而以自己浅薄的知识和空虚的才智去愚弄外宾,强词夺理,竟然将这些镍币说不值钱。结果,外宾只能将这些弃之如敝履的镍币随手扔掉了。
这种侮辱他人智商的举动,不仅表现在对镍币的歧视上,更可悲地表现在对钻石和铂金以及金银手镯等贵重珠宝的低估上。真是岂有此理啊!这难道不是中国当时的国民素质低劣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吗?
其实,这种“不知金贵”的官吏并不只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中国当时整体水平的一个真实写照。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戴高乐将军访华时,国民政府赠送了法方很多的礼品,其中也包括有贵重的铂金手镯。法国方面受到礼品后,大为惊异,感到十分珍贵,便开出了一个极其高昂的兑换价格。但中方竟然无知到不知怎么处理这些贵重的礼物,最后还是由戴高乐将军派人回法国购买了兑换品,方才将礼物收回。中国自己制造的镍币,当时的含镍量竟高达70%。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美国镍币流入中国后,中国方面却不吸收其镍币。所以,这些美国“廉价品”在中国的购买力非常微妙。如果按当时中国的银本位价计算,其价格非常昂贵;但要按美国“贵重品”的价格来计算,则又显得太便宜了,这就造成了中国当时国际贸易上的吃亏毛病。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当时的币制不规定镍、银、铜三合金呢?这还是由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金银本位思想在作怪。按照这种制度,当时的镍币就必然变成另一种形式的铜币了。因为,在三种合金中,铜的比重最大,根据杠杆原理,当时的一枚镍币也就相当于两枚铜币了。同时,还会出现镍币的价值低于铜币的现象。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所以便只有采用银本位制,才能保证币制的稳定。
有人也许还会提出新的疑问:为什么英国和美国都铸造了镍币?为什么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家都铸造了金币?
这无非是因为这几个国家都是属于矿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因而他们富集的矿藏中含有较多的镍和金,有开采和铸造这些金属币的资源优势。他们不像中国那样穷,无矿可采、无银可挖。如果中国当时具备有这样的条件,那么,中国也会铸造镍币和金币的。这就是当时中国的国情啊!
从1935年11月6日起,中国银行宣布实行银本位币制,收回发行已久的镍币。从此,中国的镍币制便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