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为什么兴铜茶壶?
泡茶品茗,现在大多数人都是用茶杯,很少再用茶壶了。其实,茶壶泡茶,集艺术性、观赏性于一身,更为适合。而本文介绍的“铜茗壶”是其中的一种。现在民间藏品很丰富,但知道“铜茗壶”的人却很少。
紫砂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它集审美、使用、健身、收藏于一体,为天下高手所钟爱。虽然明代就有了紫砂壶,但真正让紫砂壶名噪天下为世人所重,却是因为一位叫时大彬的"工匠"。
其实在时大彬之前,紫砂壶就已经是文人墨客写字作画的好材料了。从明代潘芳兰的《茶瓶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紫砂壶上面已经有画的痕迹了。可见紫砂壶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而"时不彰"的时大彬则专门致力于紫砂壶的制作,并把他提升到了艺术的境界,这也是紫砂壶声名远扬,为世人所钟爱的重要原因。
从现存的史料中和博物馆中所收藏的紫砂壶来看,当时的制壶人多数是文人雅士,他们或撰文,或书丹,或吟诗作赋并镌刻于壶体上,使每一个紫砂壶都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生命。这其中,以竹刻家、诗人冯文浩的书画造诣和诗书画一体的文人气质对紫砂壶艺术的贡献更大。现在,一些收藏的爱好者如果有兴趣收藏紫砂壶的话,还是要注意去收藏那些有文人墨客书画痕迹的最为珍稀也最为可贵。
清末民初的时候,铜器开始复兴。各种铜器又被作为把玩之物,如佛珠、簪棒等。当时一些文人墨客,又喜爱上了紫砂壶,但又不愿意再用朱漆来漆壶,于是,就把紫砂壶口用铜片包起来,这样一来,就把紫砂壶的本来面目掩盖住了,只看到了壶嘴,而看不到壶把、壶身、壶盖。这样,就诞生了“铜茗壶”。“铜茗壶”的创造,更增加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把紫砂壶的文化内涵表现的更为淋漓尽致。一些著名的“铜茗壶”有:朱可心制的“渔翁牌”、“荷花牌”;蒋惠良制的“双鸡牌”;程训荣制的“芝福牌”;顾景舟制的“云泉牌”;朱子琦制的“国玉牌”;沈宁制的“松竹梅”;马溪龙制的“李白醉酒后”;杨仲川制的“紫藤花”、“松柏竹三款”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铜茗壶”现在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