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印本书有藏价值吗?
“油印本”是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印刷品,它是指用油料(如石油)作为黏合剂的彩色或黑白印刷本,它分为铜版油印和胶印两种。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油印本”凭借其成本较低的优势,一直是中国内地书刊的主要印刷方式,“油印本”书籍多以文艺、科普类书籍为主,政论性和学术性比较强的书籍较少。当时,全国共有油印室9000多家,与油印有关的专业人员有30万人。“油印本”书籍一般只有1000册到5000册的小批量印数,绝大多数是自费出版,极少是出版社的计划出版。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出版业实现现代化,各种印刷设备设施大规模上马,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迅速普及。“油印本”书籍才逐渐被复印本或胶印本取代。如今,电脑技术更普及了,手机上随便可下载电子书,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可以轻易完成原来“油印本”的大体量印刷工程。“油印本”实际上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就是这一如今看来十分复古的书籍印刷方式,在海外尤其是日本却得到了最高级别的艺术认可和收藏。日本每年还要举办多次以“油印本”为主题的展览会。近些年来,国内有识之士也越来越重视。2015年,国内首次“油印本”书籍拍卖会举办,27种书籍拍得915万元,创下当时中国古籍拍卖的新高。
那么,什么是“油印本”收藏的价值期待?既然如今电脑技术发达,大家可以随时在网上下载电子书,那么“油印本”还有什么价值呢?对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没什么吸引力。不过,对喜欢怀旧的老一辈中国人和对中国当代文化历史有兴趣的外国人士而言,这样一本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的“油印本”书籍还是很有意义的。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刚刚起步,许多有名的演员、作家、艺术家都曾经亲自参与“油印本”书籍的编辑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本“油印本”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过,真正意义上的“油印本”书籍收藏,还不仅仅是支持文化发展和精神传承的考虑,更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对印刷品的收藏,国外由来已久,著名的有美国古典小说收藏热,后来还演变为艺术、文化载体方式的收藏。在技术上,油印本不像铅印本容易仿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从艺术上看,油印本的颜色更鲜明,层次更丰富;由于油印过程中需要打样,因而具有更多的实验性和个性化风格;从时间性上看,由于油印本数量小,保存难度相对大,因而更具有珍贵性和奇异性。
(文/汤雄 专家点评/王建涛 作者单位:上海联合拍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