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盖碗从什么时期有底?
盖碗茶,顾名思义,有盖、有碗,还有底承托着,三位一体。也有只盖着无底的,清代就有。盖碗本是敞口的,到了清末,受西洋茶碗有把子影响,盖碗加了耳把。
盖碗本是平民百姓饮茶之器,用起来也较顺手、随意,清末光绪年间演变成宫廷时尚,慈禧太后特别好饮盖碗茶,她所宠幸的几位“大阿哥”,进宫时必以盖碗茶招待,在宫内赏赐大臣时也多以成对的红木或乌木盖碗为贵重之物,所以慈禧也被人叫做“老盖碗”。
盖碗茶是将茶叶与生姜、桂皮、八角、胡椒等作料一同放入碗,冲以沸水而成,并不过滤。而流行在北京城里的四川茶师冲的盖碗茶则讲究些,作料只有川盐、四川毛茶和干辣椒,这样冲出的茶味厚,带青椒味,深受老北京喜欢。
旧时北京,尤其是前门外一带,茶馆林立,各有主人,茶馆内都有专司泡茶的茶房,茶房手里总是提着一把扁长铜壶,脚踩住盖碗盖儿,举起水壶,把开水冲入盖碗内,只听“嗖”的一声,把碗盖猛的揭起,在碗口上一磕,水就流尽,谓之“干包儿”,然后把碗盖扣在碗上,给来人施个“礼儿”,谓之“捂盖儿”,最后用小指勾着,拇指压着盖儿,把盖碗茶交到他人手里,“好嘞,喝着!”
盖碗茶,看似一个小小的物件,却折射出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