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绞胎琉璃值得收藏吗?
清代绞胎琉璃,它是在琉璃的制作中,在已塑型成型的琉璃体外,利用不同颜色的玻璃水或料砣,采用多种手法在琉璃体外加工制作出的具有多种纹式或图案的特殊工艺。因它的制作手法和工艺类似陶瓷绞胎,且成品具有绞胎陶瓷的某些特征,而取名为绞胎。(此称法和陶瓷绞胎的称法相同,但制作工艺和材质,却与陶瓷绞胎完全不同)
绞胎琉璃因它采用的都是纯手工制作,且工艺方法繁杂,技术难度大,制作成品率低,费工费时等等原因,制作一件绞胎琉璃比制作一件普通琉璃要付出几倍的精力、时间、和成本。它也是继传统琉璃技法发展起来的一种稀有的特殊技法。
绞胎琉璃的制作历史,迄今不足百年。上世纪20年代,才在山东博山和河北冀州等地个别琉璃艺术家和艺人中开始研制探索,并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时至今日,能够制作绞胎琉璃的人在两地也不过二三十人,他们多因自身条件等限制,制作水平和作品产量极为有限,且多为独立制作,故此,使得绞胎琉璃的存世总量十分有限,并难以做大范围发展,这在琉璃工艺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绞胎琉璃与其它琉璃工艺相比,其自身有着更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更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它的艺术欣赏性、收藏性、礼品性和装饰性,更为突出。当代琉璃艺术大师毛晓轩,在继承博山传统绞胎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个人的美术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赋予了绞胎琉璃以崭新的艺术生命,使绞胎琉璃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升华和发扬。2008年,他的绞胎琉璃获得了国家专利。他的作品,被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和个人所广泛藏,毛晓轩本人也被广大琉璃艺术收藏者誉为“玻璃绣像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