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是书法吗?

颜苏阳颜苏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的确是个好问题,值得好好聊一聊。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书法”和“篆刻”这两项,都是传统中国重要的艺术门类,但它们都不属于“实用艺术”范畴。 “书法”“篆刻”和“国画”这三门艺术,在历史上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然而它们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却也有着自己的发展逻辑与方向,绝不可混为一谈。

具体到题主的问题来看,我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层来探讨:首先是“印章”(包括“封泥印”“玉印”“砖瓦印”……等等)是不是“书法”;其次是古代的“官箴”印是不是书法作品——如果是的话,那么为什么现在人们不再用它去制作印章了;最后是现代的“篆刻”是不是一种“书法”艺术……

1.关于第一点,答案是:否。 在我看来,判断一件东西是否是“书法”,最核心的标准就是看它的字形是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还是严格受限的状态。 比如说,我们现在常用的方头圆尾的印台,以及这种印台所对应的正方形的印章印面,都是由明朝人确定的格式。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用于盖章的“印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玺”或“汉印”——尽管这些印章的形状和章法,都符合我们心中对于“古玺”“汉印”的形状与结体的印象。

20世纪3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们陆续发掘出越来越多的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印、封泥(古代用于封存信件、公文等的泥块材料),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在使用印章时的面貌。从这些出土实物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古人使用的印章并不像今天这样千篇一律,而是形态各异、千变万化。其中有一些甚至根本不遵循我们今天所说的“方块字”的形态,如著名的「齐侯簋」: 从上面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这枚铜器上的文字呈现出明显的篆书特征,但却既不是规整的“右起竖排”,也不是整齐划一的“方块字”——而是非常随意地左起竖排着。如果要用今天的标准去看待它的话,那这就是一枚妥妥的“错白字”(即“把一个字的一边留白、另一边填满”)了!至少在战国时期,我们的先人就早已掌握了通过调整笔画的长短来形成不同的字体的方法——只不过这样的尝试在之后并未得到延续罢了... 而之所以会是这样呢?这是因为:印章在战国秦汉时期的使用对象是各诸侯国的国君,而非普通的老百姓;而各诸侯国的国君又大多是当时实力最强盛的秦、汉两大王朝的分封藩王——作为“天子之臣”的他们不需要考虑是否会被老百姓接受到的问题,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太多需要顾及的。

再举个例子,同样是来自西汉时代的文物,但是上面这颗印章就明显要比下面这颗印章更加接近我们心中的“方形汉字”概念一些啦~ 但是即使如此,上述两种印章也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主笔方向和结体特点 ——而这些,恰恰是最受现代人诟病的「隶书」所具有的特征: 所以我认为上述两枚印章都不能算是“书法”作品哦~

3.最后一点其实很好解释啦~那就是因为时代不同,人们的审美趣味自然也会有区别嘛~~~比如大家最喜欢的「王羲之」先生写的那些帖里用的「横画长竖画短」「撇笔上翘」等笔法,其实在今天看起来就已经显得「不主流」了许多了呢~~ 所以在现代,除了极其特殊的场合之外,很少有人会选择用「隶书」来进行正式的书信往来交流了吧?因此现在的印章也就只能以「楷书」「行书」「草书」为主喽~~ 以上是我认为比较靠谱的一些答案啦~希望对你有帮助^^

优质答主

我觉得题主的问题可能有点混淆了,因为我是学书而非法(这里我指的法是指篆刻)。

现在市面上很多教人如何选什么“333”啊什么的配符、字型的文章,但是很少看到有人去教你如何去进行创作; 虽然大家会给你一些什么样的文字适合用在什么地方之类的文章,但是我感觉这种文章还是没什么卵用——毕竟你以后创作的时候是要以你的审美来决定的而不是别人给你的建议来决定你要怎么创作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只是想选择一套合适的符、字型的组合来进行临摹练习或者创作的话那你可以多看多试。 但是如果你想在将来能够创作出自己的风格或是有自己的见解那就需要自己多看多思考然后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风格和字体以及符号的完美搭配! 这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哦~希望有帮助到你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