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同源吗?
“书法”与“绘画”这两个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西周,《尚书·舜典》载:“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日出处),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这里提到了两种职务——监候的“羲和”、执事的“羲仲”,其职责都是观测太阳的运动,并以此确定农时。
另外在商代后期,甲骨文中出现了“夕”字,表示夜晚的星象,说明商人已具有初步的天文知识。到了周代,《礼记·月令》详细记载了月份与二十四节气相配合的农事活动,并出现了著名的占星学著作《周髀算经》。汉代,人们已经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冬至、夏至的位置。
同时期的著名医学家王叔和著有《脉经》,总结了晋代以前的人体经脉理论;南朝梁代的陶弘景集各家之所长著成《针灸甲乙经》,为中医针灸学的奠基之作;隋代的杨上善编撰的《黄帝内经太素》则是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注本。
总之,春秋战国及秦一统天下后,中原华夏文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医药等方面均出现了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这些学术上的繁荣景象为日后书法、绘画等艺术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从考古发掘来看,汉字至少出现在殷墟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而毛笔字形的遗迹则出现在战国时期燕国遗址中。但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文字书迹却是在西汉早期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帛书中,它们分别是《五十二病方》和《周易》。
需要指出的是,马王堆帛书由墨书题注和朱砂书经文两部分组成,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墨水书写的技术,否则便无法解释用朱砂书写的经文的保存问题。至于绘画方面,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图画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绢画,但早已是佛教艺术。我们只能将视野放到整个欧亚大陆来看待汉字的起源问题,其中影响较大的学说认为汉字的源头应该在西亚地区。 我国古代先人不仅创造了独具风格的中国书法,而且也在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画法。与书法一样,我国的绘画也拥有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