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铜板等于多少人民币?

佘诗媛佘诗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5000 多年前,人们发现了黄铜(由青铜分解而得)比纯铁更有韧性且颜色鲜艳,于是用黄铜制作器物。 由于天然铜非常宝贵,人们开始尝试把纯铜和锡混合熔炼,从而得到含铜量为98%的合金——青铜。 在后来的几千年里,人们不断改进青铜的冶炼技术,让它在强度、硬度以及耐腐蚀性上再上一层楼! 到了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冶炼出品质良好的青铜,用来制造刀剑、斧钺等武器装备,以及礼器。 不过,最宝贵的铜和锡还是用来做了铸币材料。

先秦时代,各国金属货币材质各异,有黄金、银、铜、锡等多种。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后,铜铁锡三种金属被固定为铸币材质,其中铜币为主流。 三者比例根据朝代不同略有变化,但总体而言是“五铢钱”(西汉初期发行的小面额铜钱)时代,也就是汉武帝征战匈奴之后,中国进入了“钱轻货重”的时代。 那时一布帛可兑换一千枚五铢钱,一枚五铢钱的重量约2.5克,合现在3-4元;一枚开元通宝钱(唐太宗时期发行的钱,当时采用二钱兑换一枚五铢钱的制度)约合6元。 一斤棉花或一两白银可以换7万枚五铢钱,也就是说,一枚五铢钱大概可以买一根粗大的蜡烛。 清乾隆后期,社会生产力衰退,财政赤字严重,大量铸钱填补国库亏空,导致民间私铸钱币、以铜补鼎之风盛行。清晚期,一吨青盐可换3000公斤粮食,1吨蚕丝可换2500公斤粮食,而1吨生铁却只能换1300公斤粮食。可见此时一斤铁价大约相当于一斤丝绸或者一斤棉花了。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国工业品充斥中国市场,白银外流,中国的手工业逐渐衰败。到清光绪末年,每两白银约合7元人民币,而每盎司白银则约合350元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物价稳定,汇率稳定,人民生活水准也稳步提高。虽然也有过价格双轨制时期(市场经济过渡阶段的特殊形式,因存在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价格,故称之为“价格双轨制”),但是总体来说,货币购买力这个概念并不普遍适用。 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商品供给严重不足,通货膨胀严重,民众的收入水平提升了许多倍,货币购买力才成为一个大众熟知的经济学概念。 那么,从古代的“钱轻货重”,到清末的“钱贱物贵”再到现在的“钱多物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历史变迁呢? 根本原因是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进步。

自汉代开始,我国就采用了官炉铸币的制度。也就是说,政府的专职机构负责开采铜矿和铸造货币,所铸货币必须供应市场,不得流失。在这种制度下,货币的发行量受到政府掌握铜材的限制。当科技落后时,开采铜矿和冶炼技术都很费时费力,因此铜材的供应量相对较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也就有限。这就使得物品的价格高,货币的贬值率也较低。

进入现代社会后,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然而环境污染等问题又反过来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从“资源—产品—废料”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只要我们能继续保持这个转变,那么货币的购买力就能保持平稳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纸币的发行不再受限于铜材等贵金属,但是它的含金量却有一个客观标准,即纸币的发行量必须控制在社会上持有的贵金属货币量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范围之内。换句话说,不管政府怎么印刷钞票,只要有那么多贵金属做基础,纸币的发行量就不会无限扩大。这是纸币发行制度的刚性约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